将ESG重新命名为“韧性”是解决问题,还是加剧混乱?


近期《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别再叫它ESG,改称“韧性”》提出,应以“韧性”取代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作为可持续投资的新锚点。其逻辑是若将可持续发展重新定义为“韧性”——企业适应气候和社会挑战并实现繁荣发展的能力,企业和投资者可能更愿意接受这一理念。
乍一看,这似乎是一次巧妙的品牌重塑。毕竟,“韧性”是一个普世认可的概念。谁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具备韧性?但抛开营销话术:仅靠改名就能解决任何问题吗?还是说,这只会让一个本已倍受误解的概念更加复杂?
1
ESG的争议本质是政治博弈
而非原则问题
“将ESG改名为韧性”的提议并非凭空出现。在美国,ESG已成为政治战场,深陷党派斗争的泥潭。批评者(尤其是保守派立法者和行业团体)认为,ESG是政治议程的“特洛伊木马”,以牺牲股东价值为代价推动社会行动主义或“觉醒资本主义”。作为回应,部分州已立法限制基于ESG的投资决策,而一些金融机构则淡化ESG措辞以规避争议。
这促使企业寻求更易接受、政治色彩较弱的替代术语。于是,“韧性”应运而生。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只文字游戏,而非实质性转变。ESG的核心原则:气候风险缓解、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并未消失。试图通过将其改为“韧性”来回避ESG争议的企业,实际上是错失重点。
若因ESG存在争议而弃用这一术语,我们将强化“可持续发展本身具有分裂性”的错误概念。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术语,而在于被政治操弄和错误信息扭曲的ESG内涵
2
新术语泛滥:
混淆视听,阻碍行动
可持续发展领域已充斥专业术语:ESG、社会责任投资(SRI)、影响力投资、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企业社会责任(CSR)、三重底线、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负责任投资原则(PRI)等,如今还要叠加“韧性”一词吗?投资者、企业领袖或公众真的需要另一个术语来解读吗?
尽管“韧性”至关重要,但用另一个流行语取代ESG并不能澄清任何问题,也难以推动实质进展。事实上,此举可能破坏多年建立的ESG全球共识框架。试想,若要求刚理解并整合ESG战略的企业和投资者转而思考“韧性”,他们的直接反应会是什么?沮丧、困惑、抵制。
换句话讲:如果你花很多年的时间学习健康饮食知识,营养学家却突然将其改称“代谢韧性”,这能改善你的饮食习惯吗?还是只会徒增复杂性?ESG虽然不完美,但是已经被广泛认知。替换术语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混乱并耽误行动。与其抛弃“ESG”这一概念,我们更应该简化沟通——以清晰、务实的方式向企业、投资者和公众阐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核心矛盾在于执行,
而非语义
诚然,ESG存在缺陷:批评者认为它缺乏重点、定义宽泛、应用不一致,甚至被滥用为营销噱头。部分企业将ESG视为公关工具,选择性披露数据以美化形象却不做出实质性改变。但问题根源不在术语本身,而在于企业如何应用(或滥用)ESG。
仅仅将ESG更名为“韧性”,无法奇迹般提升企业责任感或解决潜在问题。一家污染河流、压榨员工并忽视气候风险的企业,不会因术语更迭而改变行为;投资者也不会因品牌包装而优化决策。
4
明智做法是强化ESG框架,
而非重命名
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
建立符合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并且科学的ESG目标,以推动实际影响而非模糊的承诺,将可持续发展与具体业务成果挂钩。
行动优先于表面功夫
杜绝“漂绿”,推动企业从公关承诺转向数据驱动的实质性举措,以产生真实且可衡量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使ESG不仅仅是为了让公司“看起来”良好。
强化问责机制
标准化披露、第三方验证与明确的绩效指标应成为常态,使ESG报告像财务报告一样严谨,杜绝缺乏硬数据的自我美化。
简化沟通方式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ESG——它关乎商业基础。企业需阐明可持续发展如何驱动长期价值,让利益相关者理解其重要性以及如何推动长期价值。避免复杂术语阻碍可持续发展。
将ESG融入战略核心
ESG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要发挥效力,它必须被整合到商业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中。ESG并非负担,而是推动长期价值和盈利能力的战略驱动力。真正可持续的企业会将这些原则嵌入其核心运营中——不仅是为了合规,更是为了持久的成功。
5
行动胜于标签
美国对ESG的抵制本质是政治干扰。争议焦点并非“可持续发展是否具备商业价值”(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而是一场叙事权的争夺。将ESG更名为“韧性”无法解决核心问题:企业亟需采取有意义且可衡量的实际行动。
归根结底,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称呼它,而是我们做什么。无论使用ESG、“韧性”或其他术语,根本目标始终如一:构建更可持续的未来:企业不仅追逐短期利润,还要对人类、地球与长期繁荣的影响负责。
我们不应再寻找借口、沉溺术语游戏或将ESG视为品牌策略。世界不需要流行词,而需要果敢行动、清晰问责与坚定承诺。我们不要浪费时间争论语义,聚焦于让ESG成为人人理解、接受并践行的准则——不仅因其流行,更因其正确。
毕竟,行动永远比流行词更具说服力。

6
关于作者
Benedict Chow
环一东盟执行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