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职业病常抓不懈,新兴职业危害勇于挑战,以推进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关于作者

 
 

 
 

 

李智民

大湾区运营中心总经理

 职业卫生首席顾问

  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

  职业工效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职业健康是劳动者生命和健康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职业健康工作正处于传统职业病防治与新兴职业危害应对并重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兼顾,既要巩固传统职业病防治成果,又要积极应对新兴职业危害,以推动职业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1

 

传统职业病防治常抓不懈

任重道远

 

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工业生产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显著提升,但在煤炭、冶金等高危行业以及众多小微企业,工作环境的改善仍需长期努力。传统职业危害仍是影响劳动者健康的主要原因,尘肺病、噪声聋、职业中毒等传统职业病的防治依然是我国职业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12087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8105例(职业性尘肺病8051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2228例,职业性传染病625例,职业性化学中毒367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77例,职业性皮肤病65例,职业性肿瘤67例,职业性眼病39例(含1例放射性白内障),职业性放射性疾病7例,其他职业病7例。

 

 

从数据来看,我国职业病发病数逐年下降,尤其是重大职业病如职业性尘肺病的病例明显减少,这得益于经济成功转型和职业健康工作的持续推进。然而,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中小微企业和灵活用工群体仍面临较高风险。建筑、制造、加工等行业的外包工人流动性大,健康保护意识薄弱,职业防护技能不足,这加大了传统职业病防治的难度。尽管传统职业病发病率逐渐下降,但其持续存在仍不容忽视。

 

为巩固传统职业病防治成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严格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源头治理,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标准;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提升职业病诊断救治能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强化监督执法,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治理,确保防治措施落到实处;推动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先进职业病防治技术。

 

 

 

2

 

迎战新兴职业危害

为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新兴职业危害风险不断涌现。例如: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锂电池生产中的重金属暴露、纳米材料的潜在毒性可能引发新的职业中毒。生物医药行业:实验人员接触生物制剂或放射性物质的职业风险需高度警惕。新业态催生的健康问题:IT、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带来的肌肉骨骼疾病、心理压力、职业倦怠、过劳猝死等问题日益突出。灵活就业群体:快递、网约车、外卖等从业者的职业伤害,如交通事故伤害,也逐渐纳入职业健康关注范围。慢性病与职业暴露的叠加效应: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在职业暴露中可能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

 

 

这些新兴职业危害为职业健康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其防控、诊断和救治面临新的挑战。为此,需采取系统性、前瞻性的措施:科学识别与评估: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识别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带来的健康风险。完善法律法规:根据新兴职业危害特点,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职业健康标准。推动数据共享:建立职业危害数据库,促进行业、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3

 

砥砺奋进

加快推进我国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推进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施策

 

具体措施包括: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强化监管执法,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治理格局。

2

纳入企业ESG评价体系:将职业健康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指标,推动企业加大职业健康投入。

3

建设健康企业: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健康服务水平等措施,打造企业健康文化。

4

提升劳动者健康素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

推动科技创新:利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重塑职业健康管理模式,研发针对性防护技术和产品。利用大数据与AI技术预测职业病风险,优化防护方案。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生理指标,预警过度劳动。搭建职业健康云平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在线诊疗、心理疏导等服务。

6

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覆盖国家、省、市、县的职业健康管理“一张网”,实现跨层级、跨部门协同管理。

7

关注职业心理健康:建立预防、咨询、治疗一体化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纳入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8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职业健康治理水平。

9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新媒体技术和平台,营造全社会关心职业健康的氛围。

 

 

职业健康事关广大劳动者的福祉,也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统筹传统职业病防治和新兴职业危害应对,不断完善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砥砺前行,加快推进我国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建时间:2025-03-12 16:26
职业健康是劳动者生命和健康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职业健康工作正处于传统职业病防治与新兴职业危害应对并重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兼顾,既要巩固传统职业病防治成果,又要积极应对新兴职业危害,以推动职业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