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一环境与可持续丨固废管理之未来,无废城市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速度大大加快。目前,大量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建成运营,如我国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弃物等,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末端减量化和无害化。然而,废弃物亦是错配的资源,如何进一步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形成固废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人民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将是值得持续深刻思考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无废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在全球流行起来。“无废城市”建设与“双碳”目标一样,都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前两者与后者的目标和路径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一、无废城市
对于“无废”的定义,国际上暂无统一说法,最广为传播并引用的是零废弃国际联盟(Zero Waste International Alliance, ZWIA)的定义,即“通过负责任地生产、消费、回收,使得所有废弃物被重新利用,没有废弃物被焚烧、填埋、丢弃至露天垃圾场及海洋,从而不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通俗且极端地讲,无废城市追求的是三个无或三个零,即无(零)丢弃、无(零)填埋、无(零)焚烧。这显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艰难的世纪工程。
随着国际对“无废城市”乃至“无废社会”的探索和认识逐步加深,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了“零废物”“零废弃”的社会发展愿景。例如,欧盟委员会2014年提出了“欧洲零废物计划”;日本于2018年进一步制订了《第4次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新加坡在《新加坡可持续蓝图2015》中提出到2030年废弃物回收率达到70%的目标以及迈向“零废弃物国家”的基本措施和具体计划等。
二、中国无废城市推进路线
2017年中国工程院杜祥琬等多位院士共同向国务院提呈《关于通过“无废城市”试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设“无废社会”的建议》“无废城市”和“无废社会”在我国首次提出。基于对中国现实国情的深刻思考,2018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如果聚焦固废的填埋和焚烧两大要素,我们可以将“无废城市”的推进过程概括为:逐步从“多填埋、少焚烧”到“少填埋、多焚烧”再到“少填埋、少焚烧”,并向“零填埋、零焚烧”终极目标无限趋近,这可能就是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同时面临资源化产业链后端建设的不足、源头减量推行处于摸索实践阶段、垃圾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尚未建立等多重挑战。中国“无废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遵循三个主要原则,包括:循序渐进,长期推动;合理规划,稳步推进;全面发动,全民推进。贯穿“无废城市”建设全过程的重要支撑手段,应该是垃圾分类、资源再生利用和源头减量。
“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实现固体废弃物中物质的循环和资源化利用。应将固废处理从传统的被动型末端治理,也就是治污,拓展到前端的主动型资源能源优化利用,重点关注如何更好地实现物质平衡及循环利用。
“无废城市”建设从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全面着手,以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为主要建设路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举例来说,源头减量化提倡低碳生活理念,鼓励家庭减量、餐桌减量、无纸厨房等,与“双碳”目标中推动生活领域碳减排的思路完全一致;“无废城市”建设大力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其中的关键手段--垃圾分类,也是“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前端垃圾分类,分拣出生活垃圾中的塑料、橡胶等成分,将可以大大减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由化石碳燃烧而来的二氧化碳,实现显著的碳减排效果。此外,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例,通过有控制地焚烧生活垃圾产生绿色电力,既避免了以燃烧煤炭产生同等电力,也避免了以填理方式处理生活垃圾而产生填埋气(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当前技术和政策条件下,同时实现减量化、无害化以及碳减排的最佳选择。
三、国内外无废城市
1.无废城市-三亚
2022年1月14日,海南三亚印发了《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力争到2025年形成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系。这是中国第一个印发 “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城市。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背景
2019年三亚作为中国首批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紧紧围绕“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发展目标,在试点工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并被生态环境部推选为经典案例。
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及方案
三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欣表示:“到2025年‘无废’旅游场景全面建成,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普遍推进,热带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陆海统筹污染治理日趋完善,建立固体废物智慧监管平台,环境风险管控能力显著提升,‘无废城市’初步建成。”
三亚将围绕目标重点开展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将“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府官员绩效考核;
第二,结合旅游行业建设“无废”示范基地。依托试点期间已开展的“无废酒店”“无废旅游景区”“无废岛屿”工作,深挖企业主体创新意识;
第三,组织开展“无缝隙赛事活动。亚沙会、帆船赛事、冲浪赛事、马拉松比赛等顶级赛事明确将“无废”作为环保主题,减少活动产生各类固体废物的环境污染,提升三亚城市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第四,引领“无废城市”建设区域合作,为海南省“无废岛”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目前,建立“无废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城市的规划目标。国际社会成立了“无废国际联盟”、欧洲国家成立了“无废欧洲网络”、日本成立了“无废研究院”等组织,经过多年探索,这些国家和城市在无“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并获得了国际社会认可。
2.无废城市国际经验
亚洲:马来西亚——迈向“无废城市”的槟城经验
马来西亚西北部的槟城的垃圾源头分类政策于2017年6月1日生效,目标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降低废物管理成本;减少垃圾填埋产生量的增加速度;延长Pulau Burung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其主要的成功经验包括:完善的制度支持,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与废物管理有关的国家计划和政策,从原则、路线图、目标、责任分配、执行等各方面,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垃圾管理体系;严厉的惩罚措施,从分类政策生效起,不执行垃圾分类的将被定罪,那些持续无视法律的人将被带上法庭。多方的参与,归功于强力的处罚措施,槟城的垃圾分类从社区到学校各方都积极参与,如此也提升了政府对厨余垃圾分类及处理的重视程度。
美洲:美国——国家层面推出的典型措施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在其网站列出了100项“无废”措施,涉及相关目标和规划的制定、地方政府政策的执行、街边废物收集、食物垃圾处理、处理设施建设、回收体系建设、建筑废物处理、处置方式的限制要求、强制性措施、宣传教育等诸多方面。EPA还系统完整地介绍了10个城市的“无废”实践案例,开发了一款名为“管理和改造废物流”的政策选择评估工具。
欧洲:意大利——欧洲代表性城市“零废弃”战略经验
意大利卡潘诺里市的托斯卡纳小镇2007年签署了欧盟零废弃战略协议。作为欧洲城市固体废物回收率最高的小镇之一,其“零废弃”战略的实施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推行和广泛的社区参与。其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采用挨家挨户的垃圾回收策略;确立污染者付费原则,形成计量收费制度;建立废物再利用中心,提高废品的循环使用;缩短当地一些产品的供应链,减少零售过程中的垃圾产量;建立欧洲首个无废弃研究中心,持续推进“零废弃”研究。
最终,在卡潘诺里签署欧盟零废弃战略协议10年间,当地废物产生量减少了40%,82%的废物实现了分类收集。
本文节选自《环境保护与碳中和-详解环境气候演变与减污降碳协同》(中国科学出版社)和澎湃新闻
EFC环一
专注EHS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科技服务公司